时间: 2024-12-04 20:37:06 | 作者: 应用展示
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: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。”近年来,阳春新钢铁铁前系统立足大局,认真落实“双碳”战略,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,通过超低排放改造、极致能耗对标、资源综合利用、智能化升级应用等方式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解决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,烧结、炼铁工序能耗指标多年被评为“广东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”,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能源消耗评价“阳春新钢铁炼铁工序能耗较低”,铁前系统跑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“加速度”。
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。阳春新钢铁铁前系统放眼未来高标准要求,准确识变,科学应变,主动求变,在公司系统谋划下于2021年组织并且开展了铁前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前期调研与论证,制定炼铁厂超低排放治理方案,靶向发力,定点突破,通过建立排放源清单,编制技术方案,完善项目管理制度,着力解决如原燃料运输、转运、存储环节产生的扬尘,烧结工序配料过程中产生粉尘等治理难点和监控重点;对高炉工艺均压煤气、热风炉末端烟气、燃烧废气等顽疾,先后多次进行生产的基本工艺升级改造,于2023年3月完成项目验收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经过两轮第三方检测,炼铁原料、烧结和高炉流程产生的粉尘、废气均低于国家、地方排放标准,标本兼治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目标。
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是覆盖全行业、全产能三大改造工程之一,公司把“极致能效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达标方案,统筹推进极致能效工作,通过“提升能源使用效率+工序能耗对标+高效界面+节能技改运用”四个维度全面打造铁前系统全流程极致能效,推动最佳节能技术全覆盖,能效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首先,聚焦工序能源消耗目标完成。对标先进指标,围绕高效率机组,深入优化煤气、蒸汽、水、电、气体等能源系统平衡,通过降低故障、优化操作、减少空转,极限降低工序能源单耗,不断的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,突出降耗实效。其次,聚焦能介系统利用效率提升。2023年9月热风炉双预热投运后高炉风温提高到1180℃并稳定使用,高炉煤气消耗由 1.72GJ/t下降到 1.67GJ/t,节约能源的效果较明显。第三,聚焦技改项目快速达效。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应用,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,高炉工序能耗目前已经降至380kg/t以下,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10.6万吨。同时,以1号高炉同步大修为契机,进行工艺与设备改造,提升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。第四,聚焦能源管理绩效评价。建立完善推进机制,明确每个项目时间节点及责任人,开展项目工作推进会,按照时间节点跟踪进度,未达到节点要求的纳入考核与评价。2023年,实现铁水单位成本较行业平均低50元/吨。
炼铁厂能源管理分两级构建,一级为厂级,第二级为车间级。日常能源管理以绩效管理为导向,以过程使用、节能攻关为管控管理。每年年初,根据各项能源计划目标,制定车间或工序用能计划与目标,纳入车间绩效。在日常管理中,以每日和每周为单位统计分析完成情况,每月召开分析会,分析总结经验,持续优化改进。运用能量系统优化、能量平衡、能源网络图、能效对标、专家诊断、最佳节能实践、员工参与等方法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。同时,强化能源管理小组职责,加强区域能源监管和检查,杜绝跑冒滴漏。通过加大与能源管理部门协调联动,结合生产实际,开展降耗专题攻关。各车间坚持“定责任人”,“定攻关措施”,“定指标”的三定原则。定期收集能源法律和法规并开展专题学习,一线岗位人员全面参与,了解行业、公司对能源管理的要求和细则,提高全员对降能耗的专业相关知识储备。通过对用电绩效指标来优化调整,由原来的用电单耗调整为实际用电量。基于以上措施,成功实现年节约电量在150万度以上。节能方面,完善电、水、压缩空气、氮气等计量仪表,实现分区域、分车间计量。通过科学控制风机风门开度与优化各点除尘风量、错峰用电、使用新型节能技术如工频改变频风机、环冷机机械密封改水密封等节能措施、节能技术,同条件下炼铁厂各项能源介质单耗年年在下降。技术方面,通过完善能源计量仪器管理、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,制定淘汰落后高耗能机组、辅机的技术方案,开展节约高炉煤气消耗攻关,降低煤气消耗16万m3/d。通过烧结使用脱硫废水相关改造,利用脱硫废水替代新水,开展中水使用攻关,使用中水替代新水,实现每天节约新水用量1000立方米。
2023年,炼铁厂生产智能管控系统二次开发顺利完成,报表数据从线下切换到线上,所有生产数据、指标计算、模型分析都呈现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,构建了数据采集、过程监控、大数据挖掘与分析、生产的全部过程管理决策优化于一体的新型生产智能管控平台,实现了与公司各个系统有效融合,标志着生产智能管控系统真正地落地生根。生产数据实时展示,生产情况及时分析,为生产的全部过程提供相关建议,为生产决策提供指导,使炼铁过程安全、稳定、经济、高效,达到了降低铁水成本、提高铁水产量、节能减排、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。同时,铁前系统持续加强管理创新,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内驱力。一方面,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。另一方面,协同机制为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开拓了新思路,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,促进了低碳成果共享。